2021年,中国光伏迎来了全面平价时代。无论是大型地面电站、各种光伏+项目,还是工商业分布式,都将在没有国家补贴的前提下公平竞争。如何提高电站项目的单瓦发电量(等效利用小时数),成了各家光伏企业最热衷于探讨的话题。
从笔者观察来看,双面发电组件、大功率逆变器、跟踪支架在平价项目中应用比例较高,且都有一定的发电量提升效果。特别是跟踪支架领域,有行业专家表示,2021年,相关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应用至少要翻一番,在地面电站中的占比大幅增长,进一步缩小与欧美市场的差距。

需要指出,传统跟踪器只能解决单面组件、平地、晴天场景下的跟踪需求。随着光伏装机规模快速增长,复杂地形、多种气候条件对跟踪支架的可靠性和实际增发效果提出了一定挑战。同时,双面组件的大规模应用也让传统跟踪方案更加“力不从心”。
为了适应各种组件、各种天气、各种地形地貌下的光伏电站项目,中信博新能源开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光伏跟踪解决方案。这也是光伏行业内第一次,有企业推出人工智能光伏跟踪解决方案。
据介绍,与传统跟踪方案相比:
该跟踪方案可以在大风、暴雪、冰雹、沙尘、风雪交加等各种恶劣环境下正常运行,保证自身和光伏组件的安全。同时,人工智能控制系统对双面组件的跟踪器角度进行了算法优化,无论何种天气,都可以通过获取组件正面和背面的辐射等环境数据,实现双面组件“正面+背面”的辐射量最大,保证了双面组件的最大发电能力。